真擊中了?以色列完全撐不住了,國防部遭命中,火速喊話停火!
近日,據環球時報等媒體報道,當地時間 2025 年 1 月 14 日,也門胡塞武裝宣稱使用 “巴勒斯坦 2” 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襲擊了以色列特拉維夫地區的國防部。這一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,也讓本就緊張的中東局勢更加撲朔迷離。
以色列特拉維夫地區(資料圖)
胡塞武裝的這一行動并非偶然。自巴以沖突以來,中東地區的局勢一直動蕩不安。胡塞武裝作為一支活躍的力量,在這場地區沖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胡塞武裝,其正式名稱為 “真主虔信者”,是也門的一個伊斯蘭教什葉派宰德派反政府武裝組織。該組織發跡于也門北部的薩達省,由什葉派民兵和兒童士兵組成,控制了首都薩那和北部大部分地區,擁有約 10 萬名武裝人員,是也門國內最強大的一支反政府武裝力量。
胡塞武裝的前身是 “青年信仰者”,其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紀 90 年代。當時,也門宰德派為復興傳統而建立了這一組織。2004 年,侯賽因?胡塞因武裝起義反抗時任也門總統阿里?阿卜杜拉?薩利赫的政府,在戰斗中陣亡。此后,其追隨者將組織改名為 “胡塞” 以作紀念,由阿卜杜?馬利克?胡塞接過領導權。
首都薩那(資料圖)
在發展過程中,胡塞武裝與也門政府之間沖突不斷。2011 年,阿拉伯之春席卷中東,胡塞武裝趁機擴大影響力,與也門政府的矛盾進一步加劇。2014 年,他們在首都薩那發動政變,推翻了由沙特支持的總統哈迪。
胡塞武裝不僅給也門帶來了政治分裂和經濟困境,還給平民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和安全威脅。該組織與也門政府之間的沖突已造成大量人員傷亡,眾多人被迫流離失所,面臨饑荒和飲水危機。此外,胡塞武裝也被指控犯下了多起侵犯人權和國際法的行為,如襲擊平民目標、拘禁記者和人道主義工作者、強征兒童兵等。
而在這次對以色列的襲擊中,胡塞武裝軍方發言人葉海亞?薩雷亞表示,這是他們在 12 小時內對以色列實施的第三次行動,導彈精準擊中了目標,而以色列的防空系統未能成功攔截。
然而,以色列方面給出了不一樣的回應。以色列國防軍于 14 日凌晨稱,當天以色列中部多地遭到空襲,拉響防空警報,并對一枚從也門發射的導彈進行了多次攔截嘗試,該導彈 “可能已被攔截”,目前沒有收到人員傷亡報告。不過,以色列急救組織 “紅色大衛盾” 稱,防空警報拉響后,有 11 名以色列人在前往避難所途中受傷。
以色列國防部(資料圖)
胡塞武裝此次襲擊以色列國防部,背后有著多重原因。首先,胡塞武裝旨在通過打擊以色列來支持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。長期以來,巴以沖突持續不斷,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譴責。胡塞武裝的行動可以看作是對巴勒斯坦人的一種聲援。
其次,這也是對以色列的報復行為。前不久,以色列宣布加入美英等國對胡塞武裝的打擊,并揚言要 “根除胡塞武裝”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胡塞武裝頻繁打擊以色列,顯然是對其威脅的回應。
此外,從胡塞武裝的行動來看,他們可能還存在戰略考量。直接將矛頭指向以色列國防部,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,甚至不排除隨著局勢升級、沖突加劇,胡塞武裝對以色列更重要目標發起打擊的可能。
盡管胡塞武裝聲稱導彈擊中了目標,但以色列方面的回應卻模棱兩可。從以色列在攔截導彈時提到的 “多次攔截嘗試” 以及給出 “導彈可能被攔截” 的說法來看,以色列究竟有沒有成功攔截胡塞武裝的高超音速導彈,目前確實難以確定。
要知道,這并非胡塞武裝首次對以色列使用高超音速導彈。此前,以色列便曾 “攔截失敗”,經過調查后得出,其現有的防空系統,如 “鐵穹” 和美國提供的薩德,都難以進行有效攔截。因此,這次以色列以 “可能攔截了該導彈” 作為回應,很可能意味著并沒有成功攔截。
以色列(資料圖)
胡塞武裝的這一系列行動,無疑給以色列帶來了巨大的壓力。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本就陷入困境,國內也面臨著諸多問題。一方面,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的作戰遭遇了頑強抵抗,付出了不小的代價。例如,2025 年 1 月 12 日,在加沙北部地區的賈巴利亞難民營,巴勒斯坦抵抗武裝 “圣城旅” 與以軍繼續交戰,他們成功預判了以色列軍隊行動,炸飛了一批以色列官兵。
另一方面,以色列國內的民眾和士兵對沖突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。約 200 名以色列士兵發表聯名公開信,呼吁在加沙停火。他們表示在加沙親眼目睹了巴勒斯坦人被不加區別地殺戮,房屋被摧毀,有的士兵還被命令焚毀毫無威脅的民宅,甚至還有以色列士兵劫掠、破壞民宅。
此外,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。美國、卡塔爾、埃及等國在巴以沖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他們的態度和行動對局勢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巴以和談傳來了新的動向。哈馬斯方面表示,哈馬斯與以色列已 “非常接近” 達成停火協議,但談判仍存在幾個關鍵癥結。例如,要求以色列承諾在加沙永久停火,并從加沙撤軍,以及雙方在設立 “緩沖區” 一事上也存在明顯分歧。幾乎同時,以色列官員也表示,加沙地帶的停火協議 “輪廓已清”,談判取得了很大進展,目前正在等待哈馬斯方面的回應。
加沙(資料圖)
然而,加沙地帶的戰火并未因此停歇。14 日,巴勒斯坦武裝杰哈德下屬派別 “圣城旅” 宣布,該部隊與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下屬軍事派別 “奧馬爾?卡西姆烈士旅” 聯合,對加沙北部的以軍發動了炮擊,造成以軍人員傷亡。
與此同時,以軍也證實了這一消息,稱有 5 名以軍士兵在加沙地帶遇襲身亡,另有 20 人受傷。而且,以軍在持續對加沙地帶多地發動空襲和攻勢,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。這意味著巴以談判進行之際,以色列與哈馬斯、杰哈德等武裝之間的對抗仍在持續進行,這對停火談判將造成不小的影響,甚至不排除引發談判破裂的可能。
當前的中東局勢異常復雜和緊張。胡塞武裝對以色列國防部的襲擊,以及巴以之間的沖突和和談,都讓地區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。各方的態度和行動,都將對局勢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。國際社會普遍呼吁各方保持克制,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分歧,共同推動地區的和平與穩定。畢竟,沖突帶來的只有破壞和痛苦,和平才是人們共同的期盼。
同時,國際社會也在積極發揮作用,試圖推動各方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。例如,聯合國以及一些國家和組織在調解巴以沖突方面做出了努力。然而,要實現真正的和平并非易事。各方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和利益沖突,需要各方展現出足夠的誠意和智慧,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。
以色列需要認真考慮自身的行動和政策,是否真正有利于地區的和平與穩定。而巴勒斯坦方面也需要在爭取自身權益的同時,尋求與以色列的和解與合作。此外,胡塞武裝的行動也引發了對地區局勢的更深層次思考。他們的存在和行動,反映了中東地區復雜的政治、宗教和民族矛盾。如何妥善處理這些矛盾,避免沖突的進一步升級,是國際社會面臨的重要挑戰。
總之,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摒棄對抗和沖突,尋求共贏的解決方案。只有這樣,才能為這片飽受戰火摧殘的土地帶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寧。
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,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qzcuacf.cn/post/34360.html